close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「學習」一詞看似平常,不就是讀書、寫字、交作業而已嗎!但若仔細推敲卻另有不同的含意。「學,識也!」也就是說「學」的目的在於增加自我的知識與能力;「習,數飛也」,明白指出「習」是要我們一再反覆地練習與反思。在小學階段6年的「學習」歷程結束前,不妨讓我們一同回想這6年的「學習」學到了些什麼!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學校的教學活動除了知識的傳遞外,更重要的群性與品格的修養,基本知識的學習,在目前科技發達的年代,除了學校的教學,還有許多的管道與媒介可以完成,但是學校教育裡群性與品格的養成卻是無法被取代的。聖嚴法師說過:「生活的意義在於自我的成長,生命的價值在於與他人分享。」在學校群體生活中,我們可以透過許多的課堂活動,吸取新知自我成長,但自我成長後更重要的是能與他人分享,與他人分享不只是單向的輸出,而是雙向的接納與同理。回想看看,當與同學有所爭執時,是否常常都將錯誤歸咎於對方,而忘了回過頭來看看自己是否也有疏失呢?人與人相處若能多一份對他人的體諒與讚美,許多的誤會與爭執就會消失於無形,當誤會與爭執變少了,自己和他人的關係就越來越緊密,自己就會發覺到自己在群體裡的重要性。自己能扮演好自己在群體裡的角色,透過自己的自制與他人的約束,做到「嚴以律己,寬以待人」,了解哪些事情是對群體有益的,而哪些事情是有害的,是不能去做的,這就是自我品格的修養。孔子的名言:「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」也是告訴我們自我品格的修養是要兼顧他人感受的,而學校裡的生活與活動,都需要與同學們一同合作完成,能與同學和睦相處、互相合作、多些鼓勵與讚美,將會發現學到的比想像的更多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當我們學到了知識,培養了群性與品格,更重要的要能活用,但如何活用呢?這是一門更高深的學問,因為沒有任何一種與人的相處模式可通用在所有人的身上,但不要緊張,因為知識讓我們視野開闊,群性讓我們生活範圍不斷擴大,品格讓我們對於生活時時有不同的領悟,因此,要常保有一顆虛懷若谷的心,能謙卑地感謝他人與萬物給自己不斷學習的機會,並將每次的學習用心記下來並時時反思與反省,努力做到麥克阿瑟將軍為子祈禱文中所言:「在畏懼的時候認清自己,謀求補救;使他在誠實的失敗之中,能夠自豪而不屈,在獲得成功之際,能夠謙遜而溫和。」這樣的學習才是最有效率的學習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「學而時習之,不亦悅乎!」無論你身在哪一個學習階段,唯有不斷地學與習,才能不斷地感受到生活與生命裡的美好與感動,在畢業前夕,希望藉由這篇文章讓即將邁入另一個學習階段的你,停下腳步細細思索學習給自己的意義,整理好下一個學習的方向,享受學習帶給自己的樂趣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cs12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