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這個社會出現了越來越多超出常理或是不合規範的問題、事件時,常可看到一堆人提出一大堆的檢討與建議,但認真檢討自己、自我省思的卻沒幾人!難道這些問題、事件的發生都是別人的錯,自己一些責任或是錯誤都沒有嗎?早在戰國時代的孟子就曾說過:「夫人必自侮,然後人侮之。」<孟子離婁篇其用意希望為人處事能先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,若是自己先有了輕佻、不合宜的行為,別人侮辱言行就會隨之而來。

 

    對照現今的社會,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變得更為複雜,除了團體內的直接互動外,透過網際網路與社群軟體,人們之間的互動與溝通更為多元,但因為少了面對面的直接接觸,對於「尊重」這兩個字似乎就不再去重視了,凡事自己最大,別人的建議或是看法都不重要,到最後人人自以為是,彼此間互不信任、相互猜忌,別說團體難有成就,就連個人因為人與人之間的冷漠,也難有被認同的機會!這樣的情形相信是大家所不願意看到的,我們來學校學習,除了知識技能外,團體生活的適應與人際溝通技能的養成也是很重要的。然而團體內成員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到整個團體的氛圍,尤其有人因為偏差的言行而導致團體內向心低落,進而致使團體分解,這絕非是團體發展的目的。

 

    在求學與未來就業等不同的階段,團體都是自己生活中無法割捨的一部分,所以如何善盡團體成員的本份是很重要的。前面提到別人對於自己的態度來自於自己的表現,要讓別人尊重你,自己就要有讓別人尊重的條件與本事。在言語上要能得理又饒人,一味地要求爭辯與輸贏,有時似乎贏了暫時的氛圍,卻失去了朋友的信任與情誼;說話要能有理,用道理來服人並兼顧他人的感受,別人感受到被尊重了自然也會尊重你。在行為上要能律己與待人,所謂嚴以律己,凡事先用最嚴格的標準來檢視自己,讓自己的行為「合理」與「合禮」,有理則可走遍天下,無理則寸步難行;而有禮則有節,一言一行均合節度,自然不會冒犯他人。能律己後再寬以待人,所謂的「寬」並非是一味的討好,而是要能設身處地的為他人著想,不要過度去放大別人的無心的過失,而是能去體諒與關懷,在別人身上學習到成功的經驗,相互砥礪,一同前進,臺灣俗諺中「人情留一線,日後好相看」也正是這個意思!

    人必自重而後人重之」這句話看似簡單,但真正做起來是需要恆心與毅力的,在畢業前夕,以這句話與畢業生們共勉,期望頭城國小畢業的孩子們都能做到自我省思與自我策進,無論未來在各行各業中都能善盡團體成員的本分,用自己最好的表現贏得別人的尊敬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cs12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